武汉先进院成功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2023年1月8日,武汉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武汉先进院”)中试厂区内,十余个矗立的金属罐体引人注目。这些罐体正承载着新型磷酸铁锂前驱体材料的中试任务,展现出未来新能源汽车电池领域的广阔潜力。武汉先进院不久前入选了第六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为湖北省首个获得这一殊荣的新型研发机构,这标志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重要一步。
作为武汉先进院的副院长,李尚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倍感振奋,承袭中国科学院的血脉基因,武汉先进院将加快通用性材料AI技术和平台开发,积极推动概念验证与中试智能化发展。”
武汉先进院强调,强大的制造业离不开强大的生产型服务业,而强大的科创产业则需要一个高效的科技服务体系作为支撑。根据2025年省科学技术创新大会的目标,湖北省正在寻求完善政产学研金服用的“北斗七星式”转化体系,建立并利用科创供应链平台,以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落地。
在这一过程中,“中试”环节显得很重要。中试被誉为“达尔文死海”,位于理论研究与实际商品市场之间的空白地带,犹如一条转型之路。武汉先进院中试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的负责人解释了中试线与生产线之间的差异:中试线大多数都用在验证产品的技术可行性、新产品的试制效果和质量,为大规模生产探路,而生产线则侧重于批量制造,以满足市场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概念验证是推进中试的关键前置环节,它集中在产品可否实现、是不是具备商业经济价值等方面。
在武汉先进院中试基地中,科研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一片有机硅泡棉,现场进行烧灼测试,火苗在接触材料瞬间即刻熄灭,显示出它良好的耐高温性能与电绝缘特性。李尚鎔对此介绍,有机硅泡棉大范围的应用于新能源汽车、5G信号塔及高铁悬浮地板等多个领域,体现出新材料的多样性与潜在市场前景。
目前,武汉先进院已构建了超过1万平方米的新材料中试基地,并成功搭建了包括微胶囊材料、气凝胶材料、有机硅材料和电池材料等13条中试生产线。这一基础设施不仅为科技成果熟化、检验与性能评价奠定了基础,还助力了各类材料的二次定制开发。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湖北省将着力提升中试基地和概念验证中心的服务能力,助力更多高水平科技成果走向市场,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这些措施无疑将促进科学技术创新,强化产业体系转型。
通过这些努力,武汉先进院不仅是高科技公司发展的有力实践,也为未来更高层次的科技成果转化与市场化铺设了广阔的道路。随全国政治、经济环境一直在优化,科学技术创新作为引领高水平发展的核心动力,也将朝着更高效、更协调的方向迈进。
展望未来,李尚鎔表示:“武汉先进院期待与更多企业、高校、研究院所的深入合作,一同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共同助力湖北省打造科学技术创新高地。”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广大科研工作者在科技服务体系中,充分的发挥着自身的专业能力,让创新走向市场、服务社会,最终实现更多技术与产品的落地,激发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与经济增长。
总的来看,武汉先进院的成功入选,以及新型材料的开发,展现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企业、科研机构与政策支持形成的多元合力,将助力实现更高水平的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在这一波澜壮阔的科技浪潮中,期待武汉先进院与社会各界共同掀起创新热潮,持续引领科技变革的浪潮。
解放周末!用AI写周报又被老板夸了!点击这里,一键生成周报总结,无脑直接抄 →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